人红对错多。12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生物学家饶毅发文,谈及自己及周围人新冠阳性之后的直观感触,“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从这个含义估量咱们问题都不大,应该能挺曩昔。”此番论调引发热议。此前,饶毅曾连发多篇文章,表明奥密克戎并非危害极低,不该诈骗民众、成心弱化病毒危害,不该漫不经心,应该科学客观,脚踏实地。
近年来,作为科普界的新晋“网红”,饶毅身上缠绕着各式各样的争议。他屡次炮轰学术造假,实名告发多位顶尖科研院校院士、教授论文造假,被称为学术界的“打假斗士”;参选中科院院士失利之后,揭露声称尔后再也不会参选;和华大集团CEO尹烨关于“科普内容”的争辩成为了交际媒体热议论题。在互联网上,饶毅收成了大批拥趸,也有不少对立的声响。
天然,饶毅也成了不少大众人物和闻名组织眼中的“费事制造者”。
对新冠观念引发热议
12月8日,饶毅在个人微信大众号“饶议科学”刊文《墨客牧羊|疫情面前:脚踏实地、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谈到了自己及周围人新冠阳性之后的直观感触。饶毅在文中写道:“咱们(饶毅和朋友)几个有重有轻,最重的是高烧超越39度,轻的便是咽喉痒。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这一类是曾经致死的主要原因)。从这个含义估量咱们问题都不大,应该能挺曩昔”。
饶毅以为,“现在,在不或许长时间用单一办法,在经济、民生、民意都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在医疗服务也不或许彻底包揽的情况下,我国改动战略,为大多数人所欢迎。可是,改动的时分,应该脚踏实地,说清楚优缺点,这样才有公信力。知道什么说什么,不明白的时分不要装懂。各级卫健委对上级需求脚踏实地、对大众也要脚踏实地。”饶毅一起表明,“现在盛行的病毒毒株,症状的确弱。但不能说今后不会有新的病毒毒株。今后毒株的致病性也不能猜测。并且不能说这次感染便是天然疫苗,今后就不会再感染了。”
此文一经宣告,不少网友直呼“饶毅变了”。有网友以为,饶毅对眼前我国正在面临的奥密克戎疫情的亲自体会和片面谈论,是审慎的、客观的,是真科学的。不过,前几天,针对香港病毒学家金冬雁关于新冠病毒已较原始毒株致病性大大降低一级说法,“饶议科学”还两度发文质疑,“奥密克戎的确是专精于免疫逃逸的毒株,致病性相对曾经毒株较低,但就此以为新冠病毒的进化一定是朝着更低致病性以及更高免疫逃逸才能进行的,不免过于偏颇。”此外,“饶议科学”还就金冬雁其他说法逐条辩驳,并称“作为新冠一线的研讨者,作者支撑逐渐铺开,也支撑民众活泼谈论防疫方针的好坏,但剧烈对立借由虚伪信息诈骗民众以为新冠奥密克戎危害极低的做法。”
作为科普解读性质的大众号,“饶议科学”上不少文章曾屡次引发争议。12月2日,“饶议科学”刊文《用加强呼吸道防护逐渐代替人员封控》:“假如一个城市所有人外出都穿医用防护服,就应该不需求任何封控小区这类办法了……我当然并不是主张所有人当即悉数穿成大白,但在条件答应的情况下,能够鼓舞一般市民在有些场景下穿用防护服。”该观念被不少网友批判缺少“专业性”。此外,“饶议科学”中刊发的“现实证明‘集体免疫’关于新冠盛行无效”“使用症状轻、但传染性大的奥密克戎树立集体免疫的观念或许不值得采用”等观念,也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谈论。有观念以为,饶毅作为分子生物学家,对盛行病学不一定十分了解。
12月9日,新黄河记者经过多种途径测验联络饶毅进行采访,到发稿时,未获得回复。
从留美博士到“落选院士”
多年以来,饶毅一向处在聚光灯下。在国际上成名,正值壮年回国,再到“落选院士”工作,早在十年前,饶毅就活泼在大众视界傍边。
揭露信息显现,饶毅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3年江西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上海榜首医学院研讨生,1991年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哲学博士,1991年进入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研讨脊椎动物神经诱导的分子机理。1994年,饶毅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任教并领导独立的实验室。2004年起任(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讨所副所长。2007年饶毅决议回国,受聘出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2019年6月,饶毅出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314位有用提名人中饶毅在列。由于经历“过硬”,外界遍及看好其间选院士。同年8月,我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开始提名人名单在媒体发布,选出开始提名人145位,此前呼声极高的饶毅出局。
饶毅落选后,引发言论哗然。据媒体报道,关于落选院士一事,饶毅以为并非学术原因,而是“不会搞关系”,院士评选呈现了“逆筛选”,并揭露宣告“从今今后不候选我国科学院院士”。尔后,饶毅屡次把锋芒对准了学术界的造假现象,敞开了学术界的“打假之路”。
“打假斗士”屡陷争议
新黄河记者整理发现,近年来,饶毅一向致力于我国的学术打假活动,其间两次打假工作,均引发言论巨大重视。
2019年末,饶毅向国家天然科学基金会实名告发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讨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讨员三人论文造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地震”。饶毅在告发信中称,“不造假是不或许的”、“请贵委做些功德,为我国科学界洗刷耻辱”。
终究,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天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查询。科技部通报指出,裴钢、李红良、耿美玉三人论文经查询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李红良教授的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谨慎,给予撤销申报国家科技方案项目资历2年、接收研讨生资历2年等处分;发现耿美玉论文存在少数图片误用,经联合作业机制审议,决议对其进行批判教育和科研诚信提示说话。饶毅不服,又向中科院品德委宣告了一封对裴钢学术不端的告发信。中科院品德委几日后再次发布成果,表明:“科技部已有查询定论,不再进行查询”,工作告一段落。
2022年7月,饶毅在其大众号“饶议科学”上连发四篇指斥长文,锋芒直指上市公司华大基因所属华大集团的CEO尹烨,炮轰其“哗众取宠、讲演伪科学、推行的益生菌是假药”等。作为企业高管,又有着博士学历加身,尹烨以自己共同的身份为大众科普着科学内容,敏捷在各大渠道积累了超400万粉丝。
这也并非饶毅初次与华大比武。早在2012年,饶毅就与原华大基因CEO王俊(现碳云智能创始人)揭露过招,两边就华大是不是在谋福老百姓、华大如何做学术等议题进行过揭露争辩。尔后,饶毅还在博客上揭露炮轰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杨焕明,对其科学家身份宣告质疑,并称其为“流氓企业家”。这一次的“饶尹之争”,一度引发了业界的剧烈谈论。对此,尹烨仅回复“谢谢指导”四字,该争辩至今没有下文。
本年4月,“饶议科学”还曾刊文质疑连花清瘟效果。《疫情期间:不容假药浑水摸鱼,不宜强行派送未经证明的中药》文中写道:需求十分清楚,“连花清瘟”是否的确被证明对防备或医治新冠有用。假如“连花清瘟”从未被严厉证明有用,那么强行派送“连花清瘟”就害了等候必需物质和药品的大众。假如是真药,应该还其洁白。假如是假药,应该严惩不贷,罚一儆百,根除勇于在疫情浑水摸鱼的骗子、其企业、及其产品。相关质疑在网络不断发酵,曾一度导致连花清瘟股票跌停。
学术圈需不需求饶毅?
一向以来,外界对饶毅的点评褒贬不一。但是,面临相对关闭又极度专业化的科学领域,一般人很难对他引发的争辩做出明晰的判别。不少人以为,饶毅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勇于实名告发,其勇气非一般人可比,为了保卫学术庄严而做出自己以为应该做的工作,其起点是好的,不该该被讪笑和质疑。不过,也有网友质疑其“打假”和“科普”动机不纯,颇有哗众取宠之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在饶毅告发上海药物所耿美玉之后,耿美玉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述饶毅侵略其声誉权。终究,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耿美玉的诉讼请求。法院在审理该案时以为,从医学开展的视点应当答应合理的学术争议和批判,法令不该当加以约束和干与。饶毅的行为并未超出学术谈论的合理边界,学者依据自己把握的常识和经历对另一位学者的研讨成果作出谈论,即使有不妥言辞,也非是对原告耿美玉声誉的歹意侵略。而从原、被告之后在专业刊物上进行的彼此回应的现实看,这种观念的比武应归于学术谈论领域,饶毅也不存在危害原告声誉的片面成心。
此外,法院还表明,从促进学术争鸣以及净化学术习尚视点而言,司法应为学术批判设定较为宽松的环境,学术上的争议可经过当事人之间的争辩、发布原始数据、进行重复实验等方法予以弄清,鼓舞真理越辩越明。不过,法院也指出,被告饶毅行为虽未形成侵权结果,但的确存在言辞过激、方法办法不妥等问题,应给予批判。
新黄河记者:郭吉刚
修改:赵珊珊
观察者网18日查询发现,首都医科大学网站“现任领导”一栏显现,吉训明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饶毅已卸职。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18日发布新闻稿称,日前,首都医科大学举行教师干部大会,宣告校长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