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买菜”这个离年青人有点远,听起来还挺土的生意,在生鲜电商的持久战里,成为关键词。蔬菜、生果、肉禽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鲜品类,一向是人们购买频率最高的产品,这一年,新零售巨子们瞄准这个巨大的商场,不只先后入局线上卖菜,还开起了自家的线下菜商场。与此同时,北京的老旧菜商场不断迭代,新菜商场洋气或接地气,满意了更多便民需求。“大而全”的超市,转向“小而美”的社区菜店、前置仓,年青人爱上了逛菜场,老年人也习气了网购,扑面而来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让“买菜”这件小事,变得活色生香。
01
用手机买菜
“冬至大过年”,这天,永辉超市顺义后沙峪店里,穿戴“加拿大鹅”的年青男女们,在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目光儿还不断往内场扫,生怕错失什么打折的好东西,“丢失1个亿”。
“满100减30,两张券能够叠加,很多人买完又带家人来返场,就像买年货相同”,木子来超市买厨房用纸,但没想到被眼前的现象“惊呆了”,究竟习气线上买菜的她,现已有段时刻没来过大促期间的超市了,“称斤的生鲜类不参加满减,否则人们都去奔生鲜区去了。”
木子是个80后妈妈,要作业要带娃,还得买菜煮饭让孩子吃好点,邻近的永辉超市她常常光临,着急时就在社区便利店抵挡一下。本年盛行的线上买菜“挽救”了她,逛每日优鲜成了习气,处理好的肉、火锅涮菜、鱼虾、主食都有,“送货一向在提速,之前需求2小时,现在有些能30分钟送达,快到让人离不开。”
图/视频截网
有时急需食材下锅,木子会翻开外卖渠道,找到社区零售“菜老包”和“菜公社”,他们送货更快,也更人性化,补白“挑熟一点的西红柿”“鲜一点的莴笋”,也会被尽量满意,这让她觉得,虽然在线上买菜,仍是有点传统菜场里顾客与商贩间互相了解的感觉。起先,木子的妈妈不能承受她在线上买菜,觉得又贵又过度包装,但后来也渐渐承受了,“上班没时刻,网上买仍是便利嘛”。
线上买菜的遍及,让北漂95后小糖“爱上了”煮饭,而在一年前,她乃至没有一口锅。小糖自己一个人住,出租房邻近没有菜店,只要一个大超市,“你知道嘛,买个马铃薯和青椒要绕一大圈走到生鲜区,还得排队称重、排队结账,真的太费事了,点个外卖万事大吉”。
图/每日优鲜微信大众号
本年,小糖被漫山遍野的网络买菜新闻刷了屏,开端测验线上买菜,成果没想到“真香”。盒马的海鲜、日日鲜牛奶和豆浆,每日优鲜的网红零食、螺蛳粉,手指一点就能送到家,把冰箱填满的幸福感,给了她购置锅碗瓢盆的动力,乃至偶然做一顿饭,成了日常繁忙作业中的放松时刻。
约朋友一同下厨时,她信口开河:我是在给马铃薯“洗澡”,给香菇“按摩”,让咖喱和鸡肉“谈恋爱”,一旁切菜的朋友白了她一眼,“呵,这造作的浪漫”。
一向劝小糖少吃外卖的朋友,一度认为她真的爱上厨房,直到有一天,她坦露了心声,“煎手抓饼每次掰3、4片白菜,一棵9毛钱的白菜足足吃了5顿,自己煮饭享用的不是做和吃,克勤克俭、变着法儿省钱的高兴,才是贫民窟女孩的生命之光!”
02
拎起“菜篮子”
小糖觉得有点费事的大超市,是周奶奶一家的“菜篮子”。70多岁的周奶奶简直每天上午都坐公交到超市或菜商场买菜,物美的菜什么时段最新鲜,家乐福的菜什么时分廉价,谁家鸡蛋打折促销,啥时分买最合算,她都“门儿清。”
图/摄图网
平常,周奶奶不买太多菜,马铃薯、白菜、萝卜、鸡蛋,够她和老伴两个人吃就行。到了周末,她和爷爷早早出门,拎着超市送的小车到菜商场去,在奶站买日期最新的酸奶,让小贩宰上一条鱼,还会买些新鲜的排骨或海虾,小车的袋子被塞得圆鼓鼓的才作罢。走时,还要买上一串糖葫芦,那是他五岁的孙子最喜爱的小零嘴。究竟等了一周,老两口就盼着儿子一家带着孙子回来,得给他们做顿好吃的。
比起社区的便利店,大超市在蔬菜种类和数量上都技高一筹,命运好碰上大促销,还能“薅上一把羊毛”。和周奶奶相同,退休的白叟把逛超市当成遛弯儿和休闲,他们挑长得最好的白菜,熟得适可而止的西红柿,凑起来买打折的鸡蛋,还能在超市里遇见街坊,闲聊上几句,八卦一下小区里的新鲜事和买菜“情报”。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与赋闲在家的白叟不同,80后西红柿女士是职场人,作业繁忙,煮饭时刻也不固定,即便如此,她周末仍是喜爱起个大早儿,和家人一同去早晨的菜商场逛逛。水淋淋的菠菜和茼蒿、容光焕发的胡萝卜个顶个儿地心爱,当然,光卖相喜人还不行,菜场最招引西红柿女士的是新鲜实惠,还有一些特定时节的时令菜,春天有嫩得掐出水的笋子,冬季有黎蒿和茭白。
西红柿女士也会在线上买菜,但她觉得新鲜度和价格都不尽善尽美。相同的蔬菜,线上200g、300g标准的,和菜场500g的价格差不多,但新鲜度又比不上菜场和超市,所以,在赶不上早市的周末黄昏,她会开车到几公里外的BHG精品超市,或是更远一点的山姆会员店,花更高的价格购买质量更好的蔬菜和生果,多买点,囤起来够吃几天。
03
“逛吃”新物种
新京报记者 韩舒雯 摄
当街坊街坊们在后沙峪永辉排队时,31公里外的十里堡盒马鲜生正演出一场冬至“包饺子大赛”。在“零售新物种”盒马鲜生店,不只要现包的饺子,稻香村大师傅现场摇的元宵,你还能够买了肉和菜直下火锅吃。
在盒马鲜生水产区,面临石斑鱼、青口贝、波士顿龙虾、俄罗斯帝王蟹等新鲜水产,第一次来的小朋友往往瞪大了眼睛,像是在逛海洋馆。
在他们身边的爸爸妈妈会捞上些皮皮虾、扇贝、面包蟹等水产品,拿到周围的加工区做熟,口味一般能够选清蒸、蒜蓉或椒盐。当然,等海鲜大餐的时分,随手在档口买个现做的煎饼垫肚子,生果、青菜、牛奶、鲜肉刚堆满购物车,海鲜就出锅了。
图/材料图片
周末,西红柿女士会带家人去“新物种”们逛逛,尝尝盒马的三文鱼,去永辉超级物种买块儿蛋糕,或许在京东7FRESH吃一顿重庆小面和台湾卤肉饭,让小吃填满胃,也算是改进一下日子。吃饱喝足后,再买点精品蔬菜和进口生果,或带束花回去,就这样“逛吃逛吃”的一下午就过去了。
悠闲的韶光究竟有限,西红柿的大多数时刻都被作业占有,必须得吃点好生果犒赏一下自己。她觉得超市和菜场的生果,往往种类和口感不稳定,但线上根本都是一致的,依照品类买就不简单踩雷,并且能找到新种类。本年,她在线上“解锁”了爱媛果冻橙、四川耙耙柑等网红产品,并屡次回购。最近,她在菜商场也看到了爱媛橙,但价格会比线上略微贵一些。
图/每日优鲜微信大众号截图
社区团购也是西红柿和她的同龄人翻开果蔬新世界的钥匙。王琦地点的小区有个团购群,团长会在群里介绍产品,包含伦晚脐橙、东北冻梨、陶山甘蔗和涌泉蜜桔等一些她此前没听过的种类,到货后会送货上门。
王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小区团购群买了一箱伦晚橙,成果被它的甜美多汁抓获了。不过,后来王琦在京东上也找到了这款橙子,就没在群里下过单了,但她的街坊们,尤其是一些全职妈妈现已习气了在群里买东西,从生鲜蔬果到零食日用,有的乃至做了团长。
04
独爱人间烟火气
当线上买菜越来越便利,你是否还愿意走进菜商场,称上二两花椒、挑几个熟透的西红柿?这一年,北京通过对传统场菜商场的改造,设备老化、脏乱差的菜商场逐步消失,老牌菜商场迭代晋级,品类更丰厚的新菜商场启用,菜商场这个普通又充溢人情味的当地,变得愈加时尚和活色生香,乃至成了年青人的“打卡新地标”。
图/微全国
挪威三文鱼、印度调料、几十种奶酪……收罗了来自天涯海角食材的三源里菜商场,是北京的老牌“网红菜商场”。
在这儿买菜,你能遇到操着京腔的大爷大妈,纯粹伦敦音的英国帅哥,也能看到繁忙的外卖小哥和考究的西餐大厨,当然,还或许遇到小姐姐拿着云台直播,为你介绍这儿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和尖货。
图/梨视频截图
三源里菜商场门客聚集,常常有明星光临,还记得谢霆锋曾在这儿拍过《十二道锋味》,《天天向上》节目组来寻找过“家园瑰宝”嘛?被冠以“全北京最洋气的菜商场”,也算实至名归了。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和风阛阓”集菜商场、餐饮、小酒吧和便利店于一体,大S的老公汪小菲也是联合创始人之一,本年在北京现已开出了第4家门店。
在“和风阛阓”前门店,乳白色的二层小楼,看上去更像是咖啡馆或文艺小店。在这儿,没有菜商场里此伏彼起的吆喝声,顶花带刺的黄瓜周围竖着的纸板上,抄着如何做腌黄瓜的菜谱,有一种温暖的烟火气。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这边热火朝天的包子刚刚出笼,那儿澳洲安格斯上脑牛排现已规整地摆进了保鲜柜,从来没下过厨房的年青女孩,偶遇一场烘焙活动,“从此爱上了煮饭”。周末,老街坊们来这儿做手擀炸酱面,端着面条站在露台上往远一指:“瞧见没,那棵有喜鹊窝的大树下面便是咱们院儿……”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当然,有风格也要有料。在这儿,常见的新鲜蔬果天然不在话下,还能买到罕见的释迦、百香果等,大大的密封罐里还有各种蔬果干、大枣和芝麻核桃。
百子湾小海子路北马路边上的“大众菜篮子”,是“网红中的草根儿”,官宣为朝阳区最大的菜商场。还没进门,站在天桥上就能看到菜商场夺目的中英文招牌,World of Food Raw Materials,很是洋气。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
走进菜商场更是恍然大悟,空调凉气一应俱全,入口处规整码放着大爷大妈们独爱的超市版小推车,还贴心肠安置了盆栽木凳和连排靠背椅,半途逛累了歇歇脚。
假如是带小朋友来,也有的玩儿,颜值超高的“水族馆”里,有食人鱼、猪嘴龟,小朋友路过这儿,都会趴在大鱼缸前走不动道。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
菜场里还引进不少“大型设备”,巨型储酒罐、烤肉机、挂炉……酒香伴着肉香,悉数现场制造。这儿还有一家文艺新鲜的花店,假如带女朋友来,别忘了给她买束花,日子的熨帖和典礼感都有了。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
一个城市的菜商场,向来是最充溢人情味的当地,小商贩与老主顾们互相熟稔的默契感,是新零售电商一段时刻内所无法替代的。幻想这样一副画面,一手挽着菜篮,一手捧着鲜花,走出瓜果飘香的菜商场,吸足了这人间烟火气,看着自己挑的冬柿子,幻想着久别的甜美滋味,任谁都要慨叹,这人生可真美好呀。正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修改 李扬 校正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