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云南有4060多公里的国境线,26个世居民族有16个少数民族跨国境线而居。各族人民面临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面临急剧改变的竞赛国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找以现代社会同步的好梦。作者以一个民族挑选一个村庄的方法,尽力用文学的笔调,再现每个民族在完成我国梦的前史进程中的一次巨大跨过,编写筑牢民族共同体认识的成果。每“读”一页,都好像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到海拔76.4米的西南三省最低点——河口,俯看到了一个峰峦迭起的“山国”,一片人世净土,一片彩云之地,一个诱人的“天堂”。
即日起,云南网刊发《彩云绮梦——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的巨大跨过》连载,共26个章节。以“梦”的名义,向读者叙说云南各个民族在实际韶光中的“奋斗史”“反抗史”“开展史”和“心灵史”,带领读者去挨近和发现云南各民族极不普通的生计空间和脱贫的光芒进程。
《彩云绮梦》 云南出书集团、云南人民出书社出书
白族篇:诺邓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的前史性决胜
有一年,我在兰坪县傈僳族朋友家做客的时分,主人家用火腿煮大白芸豆,蹄筋、肉皮都熬得又扒又脆,香甘旨足,不行名状。我很惊奇,问及所以他家的火腿为什么这样好吃?具有一股征服人的法力。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叟对我说:“祖辈在诺邓杨氏盐商家担任腌制火腿,把手工传给了咱们儿孙。”
本来如此,白叟家一句话就提醒了云南火腿的一大隐秘。这样的甘旨回忆也从此深深铭刻在我心中。只需人们一提起火腿之事,我就会萌发去看望诺邓村的愿望。
诺邓村
不久之后,也是一次偶尔的时机,我总算完成了自己的那个“愿望”。那一天早晨,咱们从兰坪县城沿澜沧江支流沘江溯源而上,只见云雾笼罩在江面上,被七彩旭日舞动得犹如巨龙相同,逐步升腾起来。伴跟着云雾的变幻,我在仙界中逐步挨近了目的地:云龙县诺邓村。
我站在太极图观景台上,俯视毗江奔腾到此,遽然左弯右拐,弯拐成美妙的S型,慢慢拐过交颈而卧的庄坪山与鹅脖子岭岗,构成一幅天然太极图。装坪山归于诺邓辖地,犹如雄狮把门,太极锁水。巍巍青山犹如慈祥的太上老君安坐于对面,运转着奥秘的八卦。全国之事皆如眼前这幅八卦图,八八六四卦,卦卦皆有改变;三百六十四爻,爻爻皆有规律。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夜幕降临,云龙县的朋友约请我到毗江南岸一同品茶。闲谈时,咱们的论题很快就转移到当地的火腿,这是我的爱好地址。白族朋友周武军慨叹地说:古怪呀!火腿主产地不是上海,可是上海人品味和鉴赏火腿的才能却是稀有的。不管是我国的云南火腿、金华火腿,仍是外国的西班牙火腿等等,上海人都吃得惯、见得惯,并且点评独特,鉴别才能可谓国际榜首。
“从何说起呢?”有人诘问。
所以,周武军为咱们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咱们云龙是一个贫困县,大上海与咱们结成了对口帮扶的联系,先后派出一个很强壮的帮扶作业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居然有一批鉴赏火腿的高人,他们一见诺邓火腿就爱上了。他们感到诺邓火腿非同一般,再进行深化了解之后,更觉得这种边远当地甘旨有它的独特之处,必定可以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从那个时分开端,上海作业队好像找到了一个扶贫的“突破点”,遽然感到肩上比泰山还沉重的扶贫压力一下减轻了许多。他们决议,要在诺邓火腿上大作文章。
2016年6月30日,在上海对口帮扶援建中心,坐满了应邀而来的中外记者和火腿运营者,宴会厅的餐桌上摆着很多盘生火腿切片,品味师们一个个被遮蒙着眼睛,现场气氛显得奥秘而严肃。一场可谓国际级的“诺邓火腿PK西班牙火腿”活动,行将拉开了帷幕。
其时,品味师们依照组织者预订的程序和办法,开端对编号的两种生火腿进行“盲品”,然后逐个打分。成果一出来,全场哗然,名不见经传的“诺邓一腿”,居然以52比48分的成果,战胜了国际出名的西班牙火腿。那种早已出名于世的最优质、最贵重的西班牙火腿,在诺邓火腿面前,不得不供认自己的“落后”。从此,诺邓火腿“火”了起来,“火”遍了全国,“火”遍了国际。
诺邓杨伍松兴办的火腿厂
我从朋友们叙述的口气里感觉到,诺邓现已发现了自己潜藏在火腿中的巨大经济价值,上海帮扶作业队也看到了诺邓火腿给他们带来的决胜脱贫攻坚的一道曙光。
当天夜里,我为这样的扶贫故事悲喜交集,夜不能寐。再次翻开我来诺邓之前就已准备好的一批文献资料,开端寻找诺邓火腿的前史之“谜”。
在当地,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分,一位姓诺与一位姓邓的游牧者,偶尔来到一个生疏的当地牧羊。那一天,羊群们一反常态,极端贪食该地的水草,恋恋不舍,久久不肯离去。两位牧羊人不管怎么驱逐它们,也不见效。终究,只得“尊重”羊群的志愿,让它们从此在该地生息繁殖。过了很长时刻,两位牧羊人发现,他们的羊群在这个乐园里,成长得很快,个个肥胖无病。接着,两位牧羊人又发现了更大的隐秘,本来这儿是卤旺盐丰之地,羊群贪恋的便是水草里饱含着的那种盐味。再后来,两位牧羊人从茁壮成长的羊群身上取得了启示,羊在这儿已然能成长得如此之好,那么养猪相同也应该如此吧?所以,他们进行了实验。公然取得了成功。
有了很多的肥猪,问题也随之而来,关于吃不完的猪肉,该怎样处理它们呢?很快他们就找到了一种美妙的办法——把生猪腌制成火腿。因为这儿最不愁的便是食盐,只需随意挖掘,都能取得腌制成火腿最需求的辅佐质料。至于最早于什么时刻开端腌制火腿,史书里短少精确的记载。只知道,因为两位牧羊人的原因,此地取得了“诺邓”之名,这儿的火腿也被称为诺邓火腿。
在南诏国时期,这种火腿成了一种贡品。这是有文字记载。我算了算,南诏当地政权建立于公元738年,假如从那个时分算起,诺邓火腿的前史现已有一千两百多年了。假如从官方史猜中的现实来看,唐宋元时期诺邓的产品经济就较为兴旺。明清至民国时期,这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现已萌发。他们将食盐、火腿从兰坪、剑川、丽江、维西销往西藏,又将藏区的药品、酥油、木碗、皮裘等日子用品带回当地出售。他们还跨过澜沧江、怒江由旧州漕涧、保山、腾冲销往缅甸,再将粮油杂货带回来交流出产日子用品,拓荒了最陈旧的盐马古道,发明了最早的对外开放经济。清朝晚期与民国期间,诺邓在各地的马站、商号、会馆不少,有的盐商早年具有福特轿车。西方的洋布、洋油、洋酒、磷寸、洋碱、洋糖等货品也从缅甸运回国内出售。食盐、火腿买卖带动了吃喝玩乐工业,村里有铁匠铺、银匠铺、瓷器铺、画匠铺、成衣铺,五六家屠户,七八家医药店,马店、食馆、杂货店树立,产品满目琳琅。五湖四海商贾接连不断,比肩接踵,热闹非凡。
火腿其实是食盐的终端产品,食盐是火腿的中心质料。唐朝《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盐)”;明史《食货志》又记载:云南提举司下设置“诺邓盐井课司”。《云南盐政纪要》:诺邓年产盐上百万斤。从这些记载来看,诺邓火腿是从诺邓盐巴中成长出来的一种食物奇葩,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地域文明。
现实上,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食盐,并且每天都不行短少食盐,畜禽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食盐。诺邓的地下是卤水,地上的泥土、草木、花果都含有卤盐的味道。乡民饲养的猪是关不住的,犹如当年先人放养的羊群相同,什么当地有卤盐味道,猪就集合到什么当地寻食。这是西班牙火腿商没有预料到的竞赛要素。西班牙腌制火腿的猪也是放养的,并且还吃天然橡子,饮山泉水,不过橡子、山泉水里边的卤盐味道差异就大了,这或许是西班牙火腿丢分的榜首要素。西班牙火腿丢分的第二个要素仍是盐,西班牙火腿用优质的海盐腌制,而诺邓火腿用优质的地下卤盐腌制,轻尘不染,纯真天然。西班牙火腿之所以退居第二,是因为曩昔“自高自大”,不知东方大国的饮食文明,不了解华夏后代的才智。诺邓火腿之所一举成名,是因为万里大山隔远了“伯乐”,在千年一遇的脱贫攻坚战争中总算暴宣布“千里”之伟力。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诺邓村的一栋改造过的烤烟房里,每一米左右有一根结实的横梁,梁上整齐有序地悬挂着火腿,现已发酵了一年。每只火腿都身着绿色衣袍,犹如歌女悬抱的琵琶。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如斌、李琦长两家的火腿贮藏室,合计147只。他们两告诉我:这地址是马金桥商贸有限公司租借来帮扶咱们脱贫的。公司先垫付4万元购买新鲜猪腿,冬至前腌制好挂入烤烟房贮藏,保管一年后再收回,一人可收入1·5万元,平常在公司务工,年收入还有1万多元。所以前些年就脱贫啦!
他们还介绍说,这个公司共为14个建档立卡户供给仔猪,收回肥猪,使农户每头猪收入800多元。比方,协助建档立卡黄建军出售火腿,年收入超越10万元。
我越看越有爱好,沿着南山脚下行走,跨过一条小河与箐沟交汇的岔口,在当年的古盐井邻近看到一句名言:膏壤何必广,名山不在多。其实,云南岩盐丰厚,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相似诺邓的当地不少,黑井、磨黑井、安定井等地也是名山膏壤,不过像诺邓相同名垂千古的盐井不多。假如估测了一下,诺邓或许是云南最早的工业基地,或许是云南产品经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不管以盐养家糊口的运营方法怎么更新换代,诺邓盐井的咸味至今不变。上世纪50年代诺邓食盐收归公营,食盐最高产量早年达1573吨。此后,歇业。可是火腿工业从未间断过,曩昔的公营食盐加工厂现在变成了火腿加工厂,并且在漠然芳香的咸味里逐步开展壮大。他们阅历了从农户自产自销火腿到企业带动开展,再到现代媒体推进开展的进程。最近,电视专题片《云南十九怪诺邓火腿敷着泥巴卖》、《留住古村的手工》、《天然奉送千年沉积》以及央视《舌尖上的我国》播出诺邓火腿火之后,火腿的运营方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进程中,党委政府的助推,一直起作决议性的效果。乡民有土地、劳力、饲养生猪的传统办法,企业有资金、技能、人才和开拓市场的才能。县村庄干部就推进出产力要素优化组合,支撑杨伍松兴办的云龙县诺邓火腿食物厂等五家企业,带动乡民饲养生猪,开展火腿工业。2019年加工火腿12万只,产量4000多万元,并与13家电商协作,带动330户乡民养猪2479头,出栏1669头。全村从事火腿加工、出产、出售的农户达126户,运营火腿的餐饮客栈47家。比方,杨伍松牵头组成的“云龙火腿开发协会”,下有26个小微企业和46个会员单位。他们从技能、运营、服务等方面协助19个建档立卡户饲养生猪,收回加工火腿,悉数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比方,马金桥商贸有限责公司,招用12000个劳务工,付出薪酬135万元,添加乡民收入500多万元。再比方,杨营增、李才坤、杨斌全、黄尧军等农户依托旅行腌制火腿出售,单项户均收入超越4万元。现在,诺邓村年产火腿现已到达2000多吨,总收入1.6亿元。全村547户1987人,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512元添加到9390元。曩昔的126个建档立卡户439人,简直都是靠火腿走上殷实。
家家户户腌制火腿
看到这些贫困户富起来之后,我觉得火腿的内在太丰厚了。聊以小诗记下了浅薄的感触:
绿袍匀称焕容光,悬抱琵琶手掩藏。
今喜盐猪富山寨,千年一腿胜西方。
在细心查询之后,我发现诺邓火腿不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明价值。在村东头的杨氏宗祠里,有一幅这样的长联:四百年来自江陵,宦游昆海,木有根水有源,合远近宗亲修其祖庙;十三世同居云郡,宇启寿山,左为昭右为穆,从春秋祀典尽我孝思。
此联明晰地证明了杨氏宗族的先人是湖北荆州来此地当官的,并且在此地日子了十三代才建筑这栋杨氏宗祠。我看后问杨氏后嗣:“你们归于湖北荆州的汉族吧?”
“咱们都是白族!”
“祖辈运营火腿吗?”
“不光运营,并且是火腿老板!”
我走进规划巨大的黄氏宗祠,散步前院,欣赏后院,在大殿上看到两幅道光年间的对联:“江夏流风云树茂;闽邦世泽水山长。”“溯洄沘水思江夏;慕名崇山似武夷。”其内容是黄氏先人源于福建武夷山,又从湖北江夏即今日的武昌到沘江之畔诺邓繁殖生息,依然不忘先人的恩惠。我问黄氏宗族的后人:“你们是什么民族?祖辈运营火腿吗?”他们肯定地答复:“咱们全村都讲白族话,祖祖辈辈靠腌制火腿过日子。”曩昔,江苏、福建、江西、河南、四川与云南各地来经商,或当官,或做工的汉族、藏族、怒族、傈僳族人口相继入籍诺邓。因为异族通婚,有时一户人家由几种民族组成,通过绵长的同化、异化与交融,在时刻的沉积中,汉族“久之,亦为土著”。当今,全村人口都交融演进为白族,都讲白族话,都靠腌制火腿生计。也其说是入乡随俗,不如说是入乡本家,入乡乐业。早年全村早年有20多个姓氏,异姓之间互相男娶女嫁,跟着时刻的推移结成了古接近戚,当下只要杨、李、黄、徐、段、张、施等姓氏。他们天伦之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亲如一家,血缘交融在一同,文明交融在一同,腌制火腿的办法交融在一同。吃火腿方法也交融在一同:有的用大铜煮熟了切片,有的蒸熟了切片,有的剁碎了熬咸蛋羹、豆腐汤、豆米粥、蚕豆冬瓜汤,有的切成丝炒黄瓜、白菜、青辣椒、土豆丝等蔬菜。火腿片炒饵块或许青菜,是色香味齐全调配,最花功夫的是蜜瓜火腿,需求将火腿切成超薄的片,将蜜瓜卷成筒,是酒席上的雅菜。最简单是剁碎炒饭、炒酸辣菜……火腿作配料是为了提味,赋有多样性民族文明交融的颜色,丰姿冶丽。
不管沧桑怎么剧变,诺邓这个地标性的称号千古未变,任何人也不敢为它改名换姓。这并不是害怕这个奥秘的称号,而是这个民族有悠长的前史文明,知晓这个称号的前史含量。白族先民最早就在洱海区域生计繁殖,生生不息。汉晋时期称为“昆明”、“叟”,唐宋时期称为“白蛮”,元明时称为“白人”或“僰人”,清今后称为“民家”,通过两千多年的交融演进终究构成今世的白族,现在有190多万白族人口,首要集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保山、怒江等地。诺邓便是白族交融演化的一个典型的区域代表。
在黄氏盐商的后嗣家里,我看到一只三年以上的高级火腿,剥开绿衣袍的剖面上肥肉白得似水晶,瘦肉红得像胭脂,肥瘦交界处白里透红,天然如画。这使我联想到村里的男女老少穿戴的各类服饰,也是以白色为基调,在皎白无瑕的绸布上绣着美丽的装修,最靓丽的便是“五朵金花”服饰,红白相间,艳丽夺目。我站在枕于众山之祖的高处俯视全村:掺天古树遮掩着古刹民居,楼台院子像版画相同展现在大约五六十平方公里的缓坡上。没有一栋现代建筑物,也没有一间草房或竹笆房,满是陈旧的瓦房或豪宅,并且每栋房子都是以白色为基调。不管是一颗印,仍是三坊一照壁,都在皎白的底色上滋生着斑驳颜色。他们以皎白为尊,或许是为了表达自己心里的纯真。纯真的心里里绽放的花朵却千姿百态。院子大门上的匾额或是“耆德可风”,或是“杖国遐龄”,或是“腹甲流芳”,或是“花萼联辉”,或是“进士第”、“贡士第”等功名寿匾;一进院子就能看到白色的照壁,中心书写着赤色的“福”或“寿”大字,上方的绘画或是“梅兰竹菊”,或是“麒麟望日”,或是“龙凤呈祥”,或是“麋鹿回头”等等;砖雕、石雕、木雕上的图画有蝙蝠、奔马、水牛、麒麟、仙鹤、石榴、佛手等等。这些都是白族先民吸收运用外来文明的精华。全村馆塾树立,有30多座寺庙,规划最大的是孔庙。咱们从“礼门”、“义路”到“大成殿”,都使人感到孔庙的威严严肃。至圣先师双手前叠而盘膝安坐,金光闪耀。正中高悬横匾“万世师表”,两边竖挂:“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孔庙后边是“崇圣宫”,是名士高人讲学的场所,也是孩子上学和祭祀先师的当地。这儿早年润育出了二名进士、五名举人、五十八名贡生、四百多名秀才。毛泽东有句名言:“把他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他的身手就大了。”诺邓火腿之所以千年不衰,便是吸收了多样性文明。我为之欣喜:
胭脂瑞雪自天然,精廋甘肥味道鲜。
五朵金花今绚烂,高山流水动心弦。
现在,旧日的盐商豪宅,今日成了游客休闲休假的旅馆,成了运营出售火腿的首要场所。我走进一所陈旧的大院,里边有汉族区域用的大锅大灶、石水缸,手拉磨、木杵、石臼等日子用具。主人名叫黄文光,看上去大约五十岁左右,其妻子黄文仙却显得比他年青多了。他们将院子内部装修成现代宾馆,铺排着各种文物古玩,让游客欣赏火腿、吃火腿、享用院子幽静环境。他们家每年招待住宿游客上千人,年收入远远超越盘田种田的数额,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外还有积储。全村大部分农户都像黄文光相同从事家庭旅行业,并且以运营诺邓火腿出名。咱们在黄家大院的旅行餐厅里,看到两位外国游客,各自购买了两盘厚薄均匀的生火腿,一边饮着啤酒,一边用叉子品味新鲜可口的生火腿,悠闲自在,谈笑自若。据了解,西班牙进口的切片火腿,40克一包的价格是275元。黄文光家三年以上的优质生火腿,切成薄片之后,50克一盘的价格是88元。价格尽管没有西班牙火腿的贵重,可是可以将西方国际的游客吸引到山寨里品味火腿,可见诺邓火腿的魅力。
主人摆出了笔墨纸砚,白族朋友一再恳求我写几个字。我遽然想到这儿的“灵山”,那应该便是咱们所说的初念,也是咱们时下所指的初心。所以,我下面这首小诗写给了他们:
一河八井甲盐台,九省千商古道开。
慰我灵山今尚在,青云步步后人来。
作者简介:
孔祥庚,云南省建水县人,笔名云根,研究员。早年参军务农任教,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玉溪市委书记、玉溪军分区党委书记,云南省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出书《云根诗词》三卷以及人物传记《抱负的父亲》《朱德与云南》,非虚拟文学作品《彩云绮梦·云南26个民族的巨大跨过》《五个石头的故事》等。
相关阅览:
《彩云绮梦——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的巨大跨过》汉族篇:万里云南有“可渡”
《彩云绮梦——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的巨大跨过》彝族篇:小寨子的“城子”